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宋耻最新章节!

停蹄的赶往海州,二月底,他终于赶到了海州。

    情况比他想象的要糟糕的多,最大的困难是没人。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在他的情报中,海州是一个没怎么经受战火摧残,也没有敌我反复拉锯的地方,这种地方,理应保住更多生命才对,可偏偏海州地区的人口极少。

    召见了当地几个土豪之后才理清逻辑,金兵南下,大量百姓逃亡。金兵过后,立马就是巨寇横行,乱匪肆虐,继续逼迫百姓逃亡。这跟其他地方没两样,不同的是,楚州、扬州位于南下的道路上,因此可以吸纳和截留大量流民,海州却是一个偏离主要通道的地区,因此这里的百姓是只出不进,山东南下的流民都不从这里过境,因此反而是这个战火洗礼更少的地方,人口也更少。

    跟各县土豪沟通之后,他们估计,留下来的人口,最多三万户,整整四个县,还是大平原,竟然只有三万户,即便每户五个人,也就只有十五万人。历史上,海州被金国占领之后,因为人口过少,被降为下等州。

    人口不足,劳动力就不够,这意味着海州地区将不太可能为他提供足够的军粮。不过倒是一个屯兵的好地方,可李慢侯不认可屯兵的优势,让一群士兵去种地,亦兵亦农,节约军费,看似很美,不过培养出一批民兵而已,没有任何意义。这跟临时招募乡兵进行训练,忙时放回去种地没什么区别,最多是提升了乡兵的动员能力,多了一批官职。李慢侯觉得,实行保甲法,让土豪带乡兵,能起到同样的作用,这已经在扬州试过。扬州哪里的土豪,带的还是大量北方流民乡兵,海州的土豪,带的可真的都是海州子弟兵,甚至是乡族兵。

    至今还敢留在海州的土豪,无非是一些胆子大,实力强的大宗大姓,他们结寨自保。加上主要面对的是流寇,没遇上金军主力,倒也侥幸坚持过来。其实李慢侯不利用他们也不行,海州的特殊情况,造成了目前就是这些土豪控制着地方。

    李慢侯拉拢他们的办法也简单,惠而不费。就是允许他们耕种被其他地主抛荒的土地,哪怕原地主回来,他们种下的粮食也准许他们收割完。一方面为了提高海州粮食产量,另一方面是拉拢这些土豪。基本上可以确定,海州将产生一波兼并潮,这些土豪将得到最大的红利。

    除了这些土豪之外,海州留下的人口中,还有大量渔民。渔民受到的战争冲击更小,因为他们的位置更偏,也更穷,连流寇都对他们没兴趣。朐山、东海两县,大概有三千多渔民,分散在几十个渔村中。

    李慢侯跟他们的首领谈了谈,渔民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主要是海鲜的价格很低,只有岸边附近的城市才会消费,而淮北缺乏沿海大城市,因此鱼货根本卖不上价。偏偏渔民必须靠着出售海鲜换取必需品,比如粮食,他们不可能完全靠吃鱼过日子。

    李慢侯还发现,其实渔民最大的诉求,也是种地。个别渔村自己在海边开垦了一些贫瘠的土地,经济条件就要好很多。有学者说海州这一带,属于东夷文化。可李慢侯觉得,这仍然是被黄河中原农耕文明融合过的文化,下海是一种被迫。只有真正走投无路,才会选择下海。

    李慢侯可以给他们土地,但他不愿意。海洋文明需要自己熬过艰难的岁月,才能迎来他们的红利期。但是他向渔村下了大笔订单,鲜鱼、咸鱼他都要。咸鱼用来改善生活,咸鱼可以留作战争期间作为军粮。

    很奇怪的现象,鲜鱼在这个时代不便于运输,因此只能局限于海边,在没有大城市存在的海边,渔民没有市场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咸鱼也卖不掉呢?李慢侯发现,即便是一些沿海城市,竟然也大量吃河鱼。

    后世的吃货们认为河鱼土气重,可这时代的人反而觉得海域腥气重,不好吃。通州一带就普遍更喜欢吃河鱼,李慢侯依然将此看做是农耕文化对海洋文化的挤压。因为文化是从农业走向大海,将内陆的饮食文化带入沿海,沿海自身的渔业文化反而被挤压成了弱势。有时候太过强盛的农耕文明,也是让中国人迟迟不下海的原因之一。

    李慢侯带来了几万军队、工匠,加上他们的家属,人口将近十万人。足以在海州形成一个海鲜市场,让这些渔民更方便出手他们的海产。

    于是皆大欢喜。

    稳定了地方后,李慢侯才可以从容的考虑军事问题。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