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与非遗的开始最新章节!

    麻江,地处清水江上游,麻江是苗语玛哈的译音,意为水上之疆。

    苗锦是苗族妇女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而成。

    苗族织锦技艺起源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苗族在历史上有过五次苗族大迁移,约1200年前,苗族进入到西南的崇山峻岭后,伴随着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苗族织锦得到进步发展。苗族织锦技艺由苗家妇女代代相传而来,由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出嫁时,陪嫁物中要有自己亲手织造的织锦背带等。

    工艺总体特征:苗锦是苗族妇女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编织形成的织物。《黔书》称这种织法为“通经回纬”。其使用的平纹木机,必须用长约10厘米的舟形小梭,装入花纹色彩需要的各色彩纬,依花纹图样轮麻色彩分块、分区,分段挖花缂织,其特点是: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克经,只显影纬不露经线。

    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以编织形成的花纹织物。彩纬充分覆盖在织物表面,正面色彩艳丽。

    苗族织锦有通经断纬法和通经通纬法两种,前者运用较为广泛,从东部苗族的湘西到西部苗族的楚雄一带都使用。湘西一带织锦一般以细棉纱或丝纱为经,以粗棉、毛或丝纱为纬,多为通经断纬法织出的锦有菱形、几何纹,字纹、团花等,一般用作被面,称为粗锦。

    过去亦有以细彩丝线为经纬纱按通经通纬法织出的花手帕、头巾等,称为细锦。

    黔省台江县、黄平县、剑河县一带以通经断纬法织出的彩锦图案十分丰富,有龙纹、舞人纹、鹭纹、鱼纹以及几何纹等,尤以台江县施洞、革东、五河一带织锦图最为丰富,色彩绚丽,一般用作围腰和衣背。

    苗族织锦方法主要分编织和机织两种。

    编织,即以手代替挑板或综线来交错上下分开经线的纺织方法,其优点是方便携带。将牵好的经线卷好上筘(短筘)后随身携带,干活空闲时即可随时进行编织。将织锦带的一端系于固定的树干,一端系在织者的腰带上,然后用综线在织锦带上挑织经线纬线。织平布的综线只要两综,一般用黑线和白线即可织成;织锦则至少要五综以上,经纬交织,显出立体感较强的图案。般情况下苗锦都是反面织线,正面现图,交替使用红与绿、黑与白等彩线以造成颜色的交错,在对比中实现图案的和谐统一。

    机织,即用织布机织锦。织锦的织布机与一般织布设备有所不同:织平布用两综线,而织锦则至少需五综线。每一综线都连着踩板,踩板一般有四块,采用不同踩法控制踩板,所踩出的图案不一,每能踩次两块,依次进行。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叫作“七擒孟获”,讲的是诸葛亮运用智谋、策略,七次擒获“南中”(今滇省、黔省及川省西部)地区大将孟获,又七次都将他放走,最终获得孟获和少数民族部落信服的故事。诸葛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中有着无数丰功伟绩,流传下来被人们歌颂的,除了“七擒孟获”的故事,苗锦也是其中之一。相传诸葛亮在平定了“南中”后,不仅没有对少数民族部落进行武力打压,反而鼓励他们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亲自为他们绘制蜀锦的图案画谱,并教会他们织造技艺。

    《遵义府志》中有记载:“锦用木棉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采。俗传武侯征铜仁蛮不下时蛮儿女患豆疾,多有荡,求之武侯,教织此棉,为卧具,立活,故而今名曰武侯锦。”说的就是诸葛亮教给苗族人们织锦技艺的故事。为了纪念诸葛亮,苗族人民将这种织锦称为“武侯锦”。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