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与非遗的开始最新章节!

    桐梓苗族服饰,2008年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梓县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主要以十字桃花和蜡染为主,色调大方。特色服饰包括大襟或对襟上衣,蜡染百褶裙,喜用几何图案装饰,流行在马鬃乡、黄莲乡苗族服饰最具有代表性。

    苗族没有文字,很珍爱自己的民族服饰,认为是“穿在身上的书”,是一种语言,从服饰中可看到自身民族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图腾崇拜及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唐代少量苗族迁入马鬃,到了明代,苗族开始大批量迁入。清朝中后期,由于苗族反清起义失败遭镇压后,当时苗族作为战争难民,只能躲进深山老林繁衍生息,形成了“苗族住山头”的分布格局。

    桐梓苗族分为两支,一支为红头苗,一支是鸦雀苗。

    桐梓红头苗族,主要居住在桐梓南部和北部,海拔较高,气候较寒,他们世代在那里耕地狩猎,栽桑种蔴,自给自足,服饰受着民族意识和自然环境影响。

    红头苗的服饰,以女装比较突出,戴山丝大檐头帕,上穿对襟开衫,下着蜡染百褶裙和挑花围裙,袖子套挑花袖筒,小腿裹多层挑花绑腿,脚下穿麻布挑花鞋。主要饰件有:头帕、上衣、袖筒、百褶裙、围裙、腰帕、飘带、绑腿和布鞋。红色,是红头苗的代表色,特别是头帕和百褶裙下摆,必须是红色,而且多是鲜红,红得灿烂;整体着装,兼配蓝、绿、黑、白、紫等色,色彩艳丽,红光熠熠,洋洋喜气,美丽大方。

    红头苗服饰的布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都是用自制的山蚕丝绸和自织的蔴布。丝绸主要是用于裹头帕,蔴布经过蜡染后,为服饰主料。六十年代后,大多改用新材料布料或棉布了。

    红头苗服饰的制作技艺,以精湛的手工挑花为特色。挑花,就是在麻布或棉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线挑出许多小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红头苗无论女装、男装、还是童装,从头到脚的服饰,无不闪耀着红苗女子挑花技艺的光彩。

    红头苗女装的头帕,鲜红艳丽,是桐梓红头苗的标志。是用山蚕丝带,缠盘成大帽状,外套漂亮的红花布,3一4公分宽的帽檐上,镶一条宽宽的精緻的挑花布带。构图一般是几排平形的不同的连缀小花。挑花手法细腻,挑出的花带具浮雕感,很是漂亮。帽檐边缀着玲瑯的流苏,更显华美。

    女装上衣多为对襟开衫,常为纯白色、或淡黄色等浅色布料,少装饰,极为普通。特殊的是两只袖筒。一般与衣袖游离,象两只袖套,可取可上。上边挑滿花样、图案,多为几何图案或变形乡间小花。挑花分几节,整看又统一。构图与围腰一致,色彩与整体协调,别具新颖。

    百褶裙为蔴布蜡染制成,裙头一般为未染色白布连理,裙身为蜡染蓝靛色,裙摆为鲜红色,间有几行别致的挑花图案和蜡染图案,清新、悦目。

    围裙,很似围腰。桐梓红头苗女子,很注重围裙的制作,从选布料、构图布局、花线色泽、挑花做工都很讲究。因为围裙系在百褶裙外边,是衣饰的脸面,也是红头苗女子挑花技艺的展示。布料要纱纹致密,牢实耐磨。颜色大多深色,以黑色和藏青色普遍。在深色底布上,挑出各种红色的花,有一种鲜活的感觉,就象从黑土地里长出来似的。围裙的构图,一般是中央一个大图案,周围用多重挑花镶边,这是整套衣饰的“主题”。其它衣饰上的花样、图案、色泽都必须与“主题”协调,才能有好的整体效果。色泽仍以红色为主,大红、玫红、粉红、深红等不同红色与其它色线有机配搭挑花,协调而不杂,艳丽而不俗。围裙的构图和挑花,因人因材而易,很少雷同。一条围裙的构图与工艺,往往能感觉到艺人的年龄、文化素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