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时空过客4251最新章节!

    注意到评论区有读者对于书里的推演有些意见,而且之前的吐槽中也发现很多人没理清楚最近的情节发展,所以在这里开个单章解释一下。

    首先我得承认这是我的笔力有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文字当中,使得小说变得更加混乱。

    在这里额外解释其实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如果不想看的书友可以直接跳过,反正发的是免费章。

    ——但这样总比把内容混进正文强行发大水要好点,三千字已经抵得一章更新了呀T^T。

    其次我还得承认我确实不怎么会写爽文,所以许多人反映小说越来越平淡,甚至连一些援共文常见的爽点都把握不住,这是我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

    至于最后,则想再稍微讲下我的思路,以便于那些能够接受本文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脉络,不至于造成什么误会,同时也欢迎大家在此讨论。

    首先大概介绍下土共目前的地盘,通俗点说,南方主要是历史上土地革命时期,所有红色根据地全盛阶段的集合体,而北方将会是抗日根据地的集合体,再加上长征期间建立的一些临时根据地。

    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应该清楚,那几年南方根据地的实控范围其实变化得相当剧烈,高峰和低谷的地盘面积往往能够差上好几倍,以51位面的水平来说,想要把全盛期的所有地盘啃扎实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比如槿甘山,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土共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但是在历史上,中央苏区发展起来的时候,这里就已经因为元、汪二人被杀而丧失了群众基础,一直等到PLA过来解放时才重新纳入统治。

    更不用说山下的甬新、隆岗等地,在那边红军实际掌控的时间可以说加起来都不足一年,其余大部分时候全在敌人手中。

    而书里红军则一直在当地维持着存在,从32年开始又进一步向西扩展到了茶邻等地,可以说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后劲更强。

    至于为何要如此布局,有读者指出这么零零散散地搞开发,完全就是个一字长蛇阵,不仅没个重点,而且还容易被敌人趁虚而入,看起来确实挺蠢的。

    但这里就是我的想法了,必须得强调的是,哪怕有了程刚的援助,目前的土共本质上还是一个新生的、基础薄弱的、思想尚未统一的政党,让其在短短数年里打出解放战争的威风,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比武器弹药更加重要的是人,若是只要把物资供应充足了,队伍立马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那实在是有些小瞧前辈先烈们所面临的困境了。

    当然,同时我也知道,书里其实并没有把这块写清楚,更多的是大而化之地做些简单描述,所以大家很难对此有什么代入感,这主要是限于作者的阅历、阅读量等因素,需要以后逐步学习和提升。

    再说回来,如此零散的布局正是土共缺乏干部、缺乏规模性人才的体现,所以只能搞些短平快、小而精的项目,没法搭建更高的亭台楼阁。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迅速利用起当地的人力资源,哪怕是文盲出身的贫农,管理本乡本土的难度也不会太大,完全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之后再逐步培训,而复杂的城市就不能这么做了,否则必将导致大量权力流失到黑灰色领域。

    至于程刚的作用则是为这些“小项目”配备一个足够强力的发动机,即工业建设。

    这方面的灵感来自于三线建设和五小工业,建国后第一代领导人在那个特殊年代采取的策略。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因为成本太高,效益太差,这些投资大部分都变成了无用功,辛苦建起的工厂弃之不用,费力运来的机器闲置生锈,那些深山老林中的无人区成了彻底的历史尘埃,再也无人关心。

    可是,当时的李主席和伍总理会不知道大工业的好处么,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

    其中一方面是当时的时局所迫,在最坏的估计下,国家甚至做好了放弃所有沿海城市以及大部分内陆重镇的打算,化整为零,通过各大三线厂以及各县的小工业,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确实没有发展更多大工业的能力,只能先搞点重复建设,缺人才、缺资金、缺设备,甚至连粮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