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不会骗人,朝臣们到底想要如何,一目了然,复古,法三代之上,皇帝、朝廷,不要管的那么宽。

    “关于大火烧宫案,论斩计1728人。”朱翊钧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张四维案,这个案子已经是铁案了,现在的问题是,杀的人太多了。

    说起这个,大家都沉默,这个实在是不好表态,同意的话,是撺掇皇帝不仁,不同意的话,是违逆圣意。

    “大司寇啊,若是牵连广众,那不得不提到洪武年间,先从空印案说起吧。”朱翊钧开口说道。

    王崇古也是案犯之一,虽然一缕头发是惩罚,但是他如果品错了圣意,死路一条,他沉默了片刻说道:“空印案本身就是假的。”

    王崇古品不出圣意,他根本不知道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究竟打算做什么,所以他打算信实的去讨论。

    王崇古俯首说道:“臣读国史、大明律、御制大诰、会典,皆无空印之罪,最早记载空印案的是方孝孺的《逊志斋集》,信史无载,则不可信。”

    “陛下,太祖高皇帝做事,如果真的要杀了数万人的话,御制大诰里必然会写明,而明初的文人墨客们,自然要大书特书,但是仅方孝孺孤本为证,臣以为一家之言,如何信实?”

    “方孝孺说: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

    “但是究竟死了谁呢?能查明的仅有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而国史载方克勤盗用官库炭苇两百斤而坐罪论斩。”

    “按照方孝孺的说法,太祖高皇帝把所有拿着印把子的人全都杀死了,一十三省、153府、1171个县,主印者皆死,副手打一百军杖后充军,天下还有官员吗?”

    “方孝孺本就是贱儒,其言诚不可信也。”

    “臣说他的话不可信,因为他的《逊志斋集》本身就是错漏百出,臣以《逊志斋集》中的郑士利传为例。”

    “方孝孺说郑士利为了救哥哥,上奏言空印事,是为了解救自己的哥哥,可是根据御制大诰的记载,事情不是这样的。”

    “郑士利的哥哥郑士元是因为直言上谏坐罪,懿文太子以唐太宗纳魏征谏旧事求情,最后高皇帝以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升任其五品湖广按察使司佥事。”

    “方孝孺错有三,第一错是搞错了郑士利上言的原因,郑士利上言不是为了救兄长,而是当时星变,把太祖高皇帝下旨令天下儒生进言;第二错,则是太祖高皇帝宽宥郑士元的原因,是懿文太子以唐太宗纳谏,太祖宽宥兄长郑士元,而非弟因郑士利所言宽宥;第三错则是结果,郑士元明明升迁正五品,方孝孺则说流放。”

    “蔓延全国的空印案大抵不存在,臣以为,这仅仅是方孝孺为父脱罪,所凭空捏造。”

    “臣之所以信国史实录,而不信方孝孺所言,主要是,太祖高皇帝一生光明磊落,从不避谈皇觉寺三年讨饭之事,所亲自处置案件,皆在御制大诰之中,而且,高皇帝英明神武,擅独断,懿文太子进言更加可信一些。”

    王崇古再俯首说道:“陛下,臣惶恐,一家之戏言,恳请陛下明断。”

    朱翊钧思虑了片刻说道:“岁月史书?”

    “陛下圣明。”王崇古叹为观止,陛下真的太擅长总结了,四个字就把他的意思总结的明明白白,时光荏苒,事情已经过去了,已经无法确认真伪,而后曲笔一二,就变成了史书。

    空印案这个案子,王崇古认为是大明制造止投献风力舆论凭空捏造的岁月史书,因为信史无载,一场牵连数万人,杀了几百人,流放数万人的大案,国史实录、御制大诰,一个字都没写。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唯独这个空印案最是蹊跷,时间不详,人物不详,处置不详。

    胡惟庸、郭桓、蓝玉三个大案要案,太祖高皇帝专门在洪武二十三年写了两本《昭示奸党录》和《逆臣录》,把这些人勾结串联的罪证详细记录,时间地点人物最后处置结果,清楚明白。

    空印案则最是古怪,就连发生的时间,都众说纷纭,王崇古实在是不肯相信。

    作为大明勋臣第一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死的时候一家七十二口都记录在案,怎么到了空印案就什么都没有了呢?

    当然可能是王崇古读史读的不够精通,并没有找到国史的记载,误会了方孝孺。

    “那其他三个案子呢?”朱翊钧也没说自己信还是不信,王崇古也说了,那是他一家之言,至于到底有没有,情况如何,那得个人去判断了。

    “历历有据。”王崇古最终选择了站队,历历有据回答了陛下。

    “那这1728人论斩,大司寇以为呢?”朱翊钧不动声色的再问。

    王崇古根本看不出小皇帝的脸色变化,无法品出圣意究竟如何,再俯首说道:“历历有据。”

    别问了,杀就是了,你小皇帝天天在地基上开会,不就是为了杀人吗?

    群臣再次安静了下来,等待着皇帝的决定。

    “杀。”朱翊钧挥了挥手说道:“朕意已绝,此事勿议。”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俯首领命,而后离开了文华殿。

    殷正茂和张居正留了下来,殷正茂要告别小皇帝回吕宋去了,而张居正要留下来继续讲筵。

    殷正茂斟酌了半天,把自己对张居正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殷正茂认为,张四维等二十四案犯坐罪论诛,或者干脆送到解刳院里,但他们的家眷,就随他的船南下吕宋,永世不得回大明便是。

    “先生也觉得不该杀吗?”朱翊钧询问道:“朕之所以略有犹豫,实恐有损先生美名。”

    张居正却摇头说道:“臣以为该杀,殷部堂反复跟臣说不该杀,说臣和新政绑缚在一起,但是就臣看来,此新政非臣一人之新政,何来绑缚之说?臣佞臣也好,奸臣也罢,荣辱自有春秋论断。”

    张居正相信,他之后,陛下仍然会坚定的继续革故鼎新,那张居正新政,变成了万历新政,他个人的荣辱就和大明的历史进程切割了。

    至于张思维党羽家眷之死,日后论断此事,是他张居正党同排异,还是为帝王走狗,还是张四维大逆不道咎由自取,这都由后人评述便是,张居正甚至是乐见其成的。

    将新政的罪责阵痛揽到自己的身上,将新政的功劳成果归于陛下身上,他走后,陛下可以将所有的罪名都扣在他的头上,出清旧账,轻松前行。

    殷正茂听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不再多言,他告别了陛下,到天津卫领船去,离京的时候,殷正茂还领到了一门舰炮,让殷正茂乐了半天。

    朝中再无人为张四维奔走,张四维等一众夷三族之事,已经快马加鞭提上了日程。

    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案子已经确定的时候,朱翊钧带着冯保和张宏突然出现在了北镇抚司衙门的天牢,这也是朱翊钧临时起意,甚至北镇抚司的天牢完全没有打扫,显得格外的阴冷。

    小皇帝决定最后再见一见张四维。

    “罪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四维终于被打疼了,他跪在地上,俯首帖耳不敢有任何不恭顺的言论。

    朱翊钧挥了挥手说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臣罪责难逃,臣恳请陛下留臣家眷一命,臣贱命一条,陛下杀了臣等党羽,臣无话可说,但是政斗祸及亲眷,此端一开,便是始作俑者绝无后乎,臣实为奸佞,天下摇唇鼓舌者众,以此切题,否定元辅,否定新政之风力舆论,必然甚嚣尘上。”张四维跪在地上,惊恐万分的说道。

    朱翊钧平静的说道:“这不是你开的头吗?威胁李乐的家眷,老母亲和小儿子,逼迫李乐就范。”

    “臣没有做,也做不到,只是吓唬人罢了。”张四维再拜,承认了自己并没有那么神通广大。

    张四维再俯首说道:“国家元气用在臣身上,实在是浪费了,杀罪臣足矣收威吓之效,杀罪臣家眷,纷更再起,恐天下难安。夫元辅一身,乃群臣之表,若不有以倡率之,则臣下何所观感?今日元辅杀臣全家满门,元辅门下,必然以为则而行,天下难安,元辅控御之道竭矣。”

    张四维谈到了一个殷正茂、张居正和朱翊钧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那就是张居正不是无所不能的,他是个人,他的门人高启愚甚至搞出过类似于劝进的举动来,张居正的控御之道不是无穷无尽的,一旦张居正当国,搞出了祸及家眷的事儿来,那下面的人以为是准则也这么做,天下难安,倾轧会更加剧烈,天下百官疲于争斗,而不再处置国事。

    斗争会没有任何规则的扩大化,甚至被有心人利用,扩大到一个张居正控御之道竭矣的地步。

    “你接着说。”朱翊钧的手指在扶手上不停的敲动着问道。

    张四维再拜说道:“元辅既率之以兴事,而又戒之以守法,天下无此尽善尽美之事也,罪臣诚获罪于天,罪不容诛,臣为自己亲眷求情,若是天下疲于纷更争斗,政务堆集而不能整理,纪纲矬下而不能振举,必伤国之元气,罪臣罪不容赦,再误国家大事,弊大于利也。”

    既要也要不可取,既要杀了张四维全家,又要天下百官斗法要遵守规矩,不搞瓜蔓连坐,天下哪有这种好事啊,大家都斗来斗去的,政务堆集了不去整理,纪纲败坏了不能去振奋再举,有伤大明振奋元气。

    “你接着说。”朱翊钧的手指停止了敲动继续问道。

    张四维再拜,惊恐的说道:“元辅为人臣之极,帝师当国首辅,青史留芳,所以凡有动作,不但一世之人由之,而世世为天下之所共由,罪臣为佞人只知私利,为害甚大,变乱黑白,颠倒是非,巧为谗言以中伤善类,诛臣等党羽为威罚,诚恐误大明振奋之大事。”

    不值当,弊大于利,他张四维,烂人一个,元辅那是要青史留名,杀他张四维和党羽,是他们犯了错,罪有应得,但是牵连广众,真的有利于朝廷,有利于大明的中兴吗?

    “罪臣将死之人,其言也善,恳请陛下明鉴圣裁。”张四维颤颤巍巍的说道。

    “你早有这个觉悟,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呢?”朱翊钧看着张四维,嗤笑了一声,满是感慨的说道,这次奏对,张四维就清醒了很多,说话也变得有了条理起来。

    空印案没有是一种说法,不是否认朱元璋嗜杀,四大案其他三大案,都有明确的记载,唯独这个空印案有点怪,可能是作者读史比较少,没留意到。下午有点事儿,晚上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