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宿主他渣得明明白白[快穿]最新章节!

    至于钱, 前朝皇室留下的东西可不少。

    昌帝盘算了一下,先勒紧裤腰带,建宫殿什么的过两年再说。

    当天晚上, 昌帝做了个梦, 梦里他坐在郑国的大船上,亲自指挥海战。

    郑国的水兵操纵着大/炮, 打的倭寇夹着尾巴就跑,还有那些长鼻子蓝眼睛卷头发的海贼, 也跪地求饶。

    困扰前朝百年的倭寇, 在他手里被平息。

    所有人都说他是圣明的开国君主, 光是抗倭这一条, 就让他名垂青史, 被千年后的人膜拜……

    哈哈哈哈――

    昌帝在美梦中笑醒,吵着周后。

    “二郎,你怎么了?”

    周后担心地看着昌帝。

    “阿玉,朕要建海军, 朕要造大/炮!”昌帝兴冲冲的,两眼发亮。

    “定远伯说的没错,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 朕要成为最伟大的皇帝!”

    昌帝很少做梦。

    他认定这个梦预示着未来, 是老天托梦。他一定会像梦中那样,威名远扬,流芳百世!

    试问哪一个皇帝不希望如此呢?会不心动呢!

    “臣妾相信二郎, 在我心里, 二郎已经是最伟大的君王了!”周后温柔地说道, 眼里满满都是信任和崇拜,让昌帝很欢喜。

    到底还是原配夫妻, 还是阿玉最懂他,知道他的野心啊!

    “朕是明君,阿玉是贤后,朕和阿玉都会被载入史册……”

    跟过来看热闹的奉天看到昌帝的表现后,惊掉了下巴。

    所以这是天道都在帮明庭?

    运灵真不愧是天地的亲儿砸,这份独宠,无人能及。

    昌帝第二天就激动地找来兵部和户部的大臣,说要造炮。户部尚书倒是想拿银钱说是,可看到陛下眼里的狂热,没吭声。

    毕竟现在不是当初在起义军里喊哥哥弟弟的时候了。

    这位是开国之君,又有雄心壮志,他既然要解决前朝留下的隐患,难道还拦着?

    拦着陛下的大业,岂不是让他和前朝昏君一样?

    这帽子太大,户部尚书觉得自己的脑袋小,戴不住这大帽子。

    昌帝倒没有刻意为难户部,从前朝皇帝的私房里扒拉了许多东西出来。

    总之,船要建,炮要造,倭寇要打,一定要干翻他们。

    明庭写信,怂恿昌帝造船造炮的事情,还是传了出去。

    于是开始有言官在朝会上弹劾明庭,说定远伯穷兵黩武,这是要耗尽郑国的国力,还说他私心慎重,收买人心……

    总之,雪花般的弹劾吵得昌帝脑壳疼。

    这里面的确有一些人是担心国库,认为新朝需要修生养息,不赞同在军需军备上花费太多银钱。

    但是另一些人则是煽风点火,趁机作乱,他们背后有几个王爷的授意。

    定远伯不是豪横,不肯和皇子合作,还跟父皇告状么!

    现在难得抓住这个机会,不踩他踩谁?!

    昌帝被他们吵得脑壳疼。

    明庭信里说,自己肯定会被围攻,还跟昌帝出了个馊主意。

    谁反对,就把他们弄到瑶州,让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亲眼看看饱受倭寇祸害的百姓过得什么日子。

    昌帝本来就不是什么斯文人,这主意他觉得不错,简单粗暴又直接。

    他立刻把几个蹦Q很欢快的人丢去瑶州,美其名曰,朕在京城,不能去瑶州,不如爱卿帮朕看看瑶州。

    于是,本来在京城享福,等着过大年的十来个大臣,被昌帝打包丢到了瑶州。

    哪怕昌帝没去过瑶州,但是通过明庭的书信,他对瑶州了如指掌。

    哪些港口受害最严重,哪些港口小城的百姓过得最辛苦,他就让这些人去那些地方,体验生活。

    这个词,还是昌帝跟明庭学会的。

    多么文明的词语啊!

    朕这可不是贬官,也不是不听劝,朕只是让你们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你们下基层,脚踏实地地了解百姓是怎么想的。

    当然,为了显示自己并不是小家子气,昌帝也派了自己信任的人去瑶州。

    “终于不吵了,安逸――”

    耳根子终于清净了,昌帝躺在躺椅上,继续欣赏图纸。

    这船是两层,昌帝在梦里见到的船是三层。

    三排火/炮,威武霸气。

    昌帝盘算着,先造个两层的出来,以后有钱了,一定要造三层!

    被弹劾这事儿在明庭的意料之中,消息传来,齐铭快急死了。

    他来到韦府,看到明庭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差点儿被他气着。

    “你啊你,怎么不告诉我说一声就跟陛下说造炮?现在好了,朝上天天骂你,你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齐铭刚把幼儿园的事情忙完,走上正轨,松了口气,觉得自己好歹没辜负明庭的信任,谁知道他在这头又捅了娄子。

    武将就是这点儿不好,想的太少。

    齐铭虽然迂腐不会拍马溜须,可他并不傻,官场上的事情看得真切。

    明庭远离京城,肯定没多少人帮他说话。

    有道是三人成虎,如果昌帝真的偏听偏信,最后吃亏的还是明庭。

    “我就去给陛下上折子,不能叫那些小人中伤你!”

    “齐兄,别急,先喝口茶――”

    明庭泡了茶,让齐铭歇一会儿。

    “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呢!陛下圣明,自有决断。万一他相信谗言,大不了我就不干了。”

    “不行,你怎么能不干呢!”齐铭就盼着明庭把倭寇赶走,换一个人来,可不能会像他这么认真积极。

    这么一想,齐铭更加坐不住了,又赶回府衙,开始写折子为明庭辩护。

    明庭本来想告诉齐铭,昌帝肯定会答应,谁知道话还没来得及说,他就这么急匆匆地走了。

    “齐大人真是个好人啊!”明庭跟蕙娘感叹道。

    瞧瞧齐铭,不但做本职工作,还把管招兵、粮草,水泥也是他盯着,幼儿园他也帮忙弄好了。

    造炮有兵部专门负责,可是造船的事情不出意外,又会落在他肩上……

    这样的能臣,真的就是勤勤恳恳,像工蚁一样。

    难怪以前厉帝那么喜欢压榨手下的官员,有这样的臣子,君王的确很省心。

    “夫君,你怎么能说齐大人是蚂蚁呢!”蕙娘边笑边抚着大肚子,“要是齐大人听到,肯定会生气的。”

    “你说得对,我以后不能这么说了,胎教不好。”

    明庭觉得有一个齐铭还远远不够,他得多发展一些人,让他们都忙碌起来。

    只有叫大家都有事情做,齐心协力地往一处使劲儿,他才能躺平当咸鱼啊……

    幼儿园走上正规。

    第一批进来六十多个小朋友,分了三个班,每个班有4个军士娘子看着,还有8个护卫,做饭的厨娘也是军嫂。

    小环负责教识字和儿歌,教他们做游戏。

    两个军士娘子年纪大也稳重,还识字,平时在军士娘子们中是领头,被聘请成为幼儿园的代理院长和主任。

    与此同时,酒楼也开张营业。

    刘程以前都是跟在刘永山身边历练,这回他独当一面,虽然一开始手忙脚乱,但有老爹在背后盯着,也没出什么大错。

    总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相比起来,那些被昌帝拍下来的大人们,就没那么舒服了。

    离京的时候,昌帝三令五申强调,这是下基层做调研,不能兴师动众,也不能打扰当地的官员。

    这是他们代替皇帝,微服私访,一切都要保密。

    十几个人被分散到了瑶州各地,两个人一组,去的都是不同的地方。

    原本就大冬天,天气不好,路又难行。

    等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一看这地方原来这么穷这么荒凉,这些在京城享福的大人们差点儿哭了。

    哪怕大家在起义的时候也过了几年的穷日子,可是新朝建立,各个升官发财变富裕,猛地吃苦遭罪,还真有些受不了。

    特别是瑶州是真穷,看到萧条的街道,百姓脸上的仓皇和麻木,有些人的心还是被触动了。

    原来这些都是倭寇造成的,倭患已经影响了一个州的发展。

    如果放任不管,倭寇会更加嚣张,以后说不定还会去祸害别的地方。

    本来有几个是带着目的来的,走之前头上的王爷说过,得想办法搞臭远伯。

    谁知道临出门,昌帝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到了目的地后做调查问卷,一人调查一百个当地居民。

    卷面上的每个问题都要回答,要如实汇报,整理成册。

    看到这些调查的时候,这些人看到许多百姓在倭患中失去家人、财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他们这时候没法昧着良心诬陷明庭。

    更何况,昌帝说的很清楚,他派了监察队,会暗中监察他们的事情。

    这些官员更加不敢作假,一个个老老实实去做调查问卷。

    调查的结果很触目惊心,瑶州的男女老少没有不恨倭寇的。

    不管是富户还是百姓,包括乞丐,提到倭寇都咬牙切齿,一个个恨不得食倭寇的血肉。

    亲自接触了大量的瑶州本地人,派来的这些官员才懂,为何定远伯明知道现在财政吃紧,也要跟昌帝说造船造炮。

    想必他也是看多了例子,血性被激发。

    许多人的想法从一开始的“这回必须抓到韦明庭的小辫子让陛下责罚他”,变成了“定远伯是条汉子,百姓如此,就应该干/死那群倭寇”。

    就连京城的那几个王爷,恐怕也没想到自己人这么快就会倒戈,站到明庭那边。

    被昌帝派来水兵训练营的人,亲眼目睹将士们垦荒,自己种菜喂猪喂鸡鸭,得知这是明庭的想法后,感动得一个劲地在折子里夸明庭。

    多么好的定远伯啊!

    为了帮朝廷省军费,让战士们在训练之余垦荒种菜搞养殖,这不就是为了给朝廷省钱么!

    同时,他也在折子里帮明庭诉苦:

    “将士们太辛苦了!海风像刀子一样,割得脸生疼。臣特地上船体验了一回海上训练,下船后吐了一天,睡了一天,现在走路都是眩晕的,更别提他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每天都要在海上训练三四个时辰……”

    许多折子从瑶州的各个地方发往京城。

    昌帝原本派这些人出去,一是想叫他们吃点儿苦头,二也是想从多方面了解瑶州。

    当君王不能偏听偏信,不能只听明庭一个人说。

    等看到不同人的折子,以及他们送上来的问卷调查,昌帝叹了口气。

    定远伯说的没错,倭寇若是不解决,会成为心腹大患。

    有昌帝拍板,兵部的火/器坊开始行动了。

    明庭的图纸在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至少不用花费时间重头开始摸索。

    新年之前,那些派出去的大臣们纷纷往回赶路,而明庭也在一个晴朗的冬日,迎来了自己的长子――韦宏宇。

    陛下亲赐的名字,让明庭省了事儿。

    孩子的小名是刘远山和刘黄氏起的,老两口商量了好几天,最后决定叫他“毛毛”。

    “贱名,好养活!”刘永山十分得意,这个名字可是比什么虎子,石头要好听多了。

    刘黄氏欢喜地抱着胖外孙。

    “瞧我们的小毛毛,白白胖胖,生的时候也没叫你娘受苦,以后肯定是个懂事听话的娃儿。看着眉眼,更像蕙娘呢!”

    蕙娘一听亲娘的话,连忙凑过去看。

    果然,毛毛长得像她,圆脸,有梨涡,很有福气的样子。

    “娘,男娃有梨涡一点儿都不威风,要是像夫君多好啊,高高大大,威武霸气,走出去就能震慑别人。”

    “傻妞,儿子像娘,女儿像爹,这才好呢!”

    刘黄氏忙让蕙娘躺下,月子必须好好做。

    明庭抱孩子的手法十分娴熟。

    哪怕老人都说抱孙不抱子,可他一回来换了暖和衣服,就会抱着小毛毛,陪着孩子咿咿呀呀。

    蕙娘现在很满足,夫君尊重疼爱自己,爹娘在身边,弟弟的酒楼也办的红红火火,现在她又有了孩子,没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都平安健康更叫人高兴了。

    得了儿子,明庭特地把这消息通知了在矿区的女主,不但如此,他还赏了她20个白馒头。

    “你说什么?定远伯长子出生?”

    听到小管事来,说定远伯喜得贵子,因为金玉萍每天念经为他夫人和孩子祈福,特地赏她馒头,金玉萍傻眼了。

    他有了长子,爵位有了继承人,那她的儿子怎么办?

    “这是伯爷赏你的馒头。”

    管事把馒头放下,摸了摸怀里的银票。

    伯爷很大方,说他督促金玉萍念经有功劳,给了他一张银票感谢。

    “你骗我的,对不对?”

    金玉萍不肯相信小管事的话。

    她明明在念经的时候不断诅咒蕙娘孩子出问题,最好一尸两命,为什么诅咒没有灵验?

    “哼,这种事情还有假!”小管事冷哼一声。

    “你还不知道吧,定远伯的儿子可是皇帝赐名。等年后,伯爷就会给长子请封世子。这是好事情,你哭丧着脸做什么?”

    小管事扬了扬手里的鞭子,金玉萍吓得连忙低下头,他才放过她,哼着小曲儿走了。

    金玉萍看着20个大白馒头就明白,这是她拿两个馒头救命之恩说事,明庭用这方式报复她。

    两个馒头的救命之恩,换来20个白馒头?

    金玉萍又哭又笑,不明白为什么重生后事情会变成这样。

    史靖挖完煤,一瘸一拐回来的时候,看到金玉萍哭得完全没形象,一点儿都不心疼她。

    等瞅见白馒头后,史靖咽了咽口水。

    “哪儿来的馒头?”他抓起一个馒头,塞进嘴里。

    真香!

    史靖也是锦衣玉食地长大,要不是旧朝被推/翻,他也不会落到这境地。

    现在天天吃野菜窝头,有时候管事心情好,给弄点儿杂粮粥,放以前这东西史靖看都不会看一眼,可现实教会了他做人。

    如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