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山沟中的军阀最新章节!

    日本南方军与澳洲军被迫退守菲律宾,开始了艰辛的撤退之路。

    在澳大利亚的美军、英澳军趁机北上收复失地,最终打到菲律宾,将日本人彻底赶回日本本土。

    中国东南亚战区的部队趁势攻下了荷属东印度、加里曼丹岛在内的广大东南亚地区。

    中国缅甸战区的部队忙着巩固缅甸的防御,防备着英国从印度方向突然打过来。

    英国在印度的部队不断厉兵秣马,想要重新打回东南亚。

    可以说东南亚地区不但是战火不断,而且还暗流涌动。

    有鉴于此,中国东南亚战区的部队在占领了除菲律宾、新几内亚岛等少数几地之外的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后按兵不动,开始专心恢复生产,特别是石油、天然橡胶这类战略物资的生产。

    而在苏联远东地区,张孝准则在苦恼到底该不该这么打?

    苏联远东的交通状况决定了要想打败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队就必须破坏西伯利亚铁路,而这条铁路破坏掉容易,恢复起来就实在是太难了。一个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就足以让中国方面头疼不已。而且中国方面还打算继续发挥它的价值,为日后的对苏作战立功。

    此时的张孝准也不得不佩服布柳赫尔的先见之明——主动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工业设备、平民、粮食已经开采出来的矿藏,等等战争必须的资源撤往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并加大在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粮食生产力度。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也撤往堪察加半岛。

    从战术上来说,布柳赫尔这样做有未战先怯之嫌,但从战略上来说,布柳赫尔这样做也留下了足够的本钱。

    苏联远东地区尽管面积十分广阔,但糟糕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决定了其狭小的作战地域——只能是西伯利亚铁路沿线。

    同时苏联远东地区的人口数量也决定了远东苏军并没有足够的后备兵员,承受不起太大的损失。

    之前中苏远东冲突就让远东苏军一下子损失了超过二十万精锐,后来又被中国人的大规模反击消灭了几十万,可以说远东苏军的老底子都差点被打没了。

    现在的远东苏军还能撑下去,那都是布柳赫尔打好了基础。

    布柳赫尔生前就意识到中国对苏联远东领土是志在必得的,单单是拿回清政/府时期被沙俄强行割占的领土就决定了中苏之间不存在和平,而远东苏军在中苏远东冲突的惨败更是让布柳赫尔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布柳赫尔一方面搬迁机器设备、迁移人口能战争必需品;一方面加大屯垦力度,将所有能用来种植粮食的地方都种上了粮食种子,哪怕是产量太低也要尽可能保证粮食供应;另一方面还加大了军队的训练力度、广度,特别是新兵的训练力度。布柳赫尔甚至下令凡年满十五周岁且生活在远东的苏联人,无论男女都必须进行军训……咳咳咳,残疾的人可以不军训。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中苏相互宣战后,即使远东苏军又损失了几十万人,但也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了编制,就算战斗力不可避免地下滑了,但下滑的幅度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否则远东苏军早就被张孝准趁机一锅端了,哪儿会像现在这样感到头疼不已。

    张孝准也因此破口大骂:“布柳赫尔这老家伙连死了都不让人安心。”

    不管张孝准怎么咒骂,反正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现在的情况已经表明了,远东苏军即使损失惨重也会坚持下去,直到欧洲方面的战事分出胜负。

    反正苏联在欧洲战事方面获胜,苏联就赢得了整个战争的胜利,败了也就亡国了。

    这点,明眼人都明白。

    因此,远东苏军能够坚持得越久越好,哪怕坚持不住,至少也不能让中国人打到乌拉尔山一带。

    从地图上看就知道中苏之间除了在远东地区接壤外,还在中亚地区接壤。

    如果中国从新/疆出兵中亚,那就意味着中国直接一拳打向了苏联的软腹部,苏联驻守中亚的部队大多都是三流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能否坚持到援军到来都是问题。

    如果出兵中亚后直接北上,那就彻底切断了西伯利亚铁路,让远东苏军彻底成为了孤军,远东苏军战败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一旦远东苏军覆灭,中国方面肯定会长驱直入,甚至是打到乌拉尔山——这一苏联目前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地带。

    苏军的武器装备还能大量生产,乌拉尔工业区功不可没,否则单单是因为拆迁靠近前线的工厂设备造成的影响就足以让苏军感受到武器装备的缺乏之苦。

    张孝准不是没想过开辟中亚战线,而是现在的中国有那个本钱开辟中亚战线吗?

    答案是,没有。

    尽管西国党早就拿下了除陕西以外的西北地区,但西北地区那糟糕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不能凭借自身资源养活大量人口,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养活大军。

    再加上其糟糕的自然条件,当地的道路交通建设速度也不是很理想。没有发达的交通,怎么运输兵员、武器装备、各种物资……

    西国党早就意识到了这点,因此在拿下西北的第一时间,一方面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另一方面改善当地环境。二十年下来,能改善的都改善得差不多了,只要等一年左右的时间,西北的道路交通就足以满足五十万乙种部队大军的后勤运输需求,在此之前是不要考虑动用大军的可能了。

    既然无法打击苏联腹地,张孝准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之前的战事已经证明了尽管远东苏军损失惨重,但始终还有一战之力,想要轻松取胜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正面硬撼动。

    正面硬撼的代价就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