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革宋最新章节!

水。

    “你们不用再劝说。我已经决定了。接下来我就讲一下我的安排,像是杭州就是必须执行朝廷的命令,接受投资,执行投资命令。干得好,那就奖赏,干的不好,那就惩处。不过这毕竟是九百万贯交钞,杭州一地只怕是用不完,其他的州府若是有意愿的,我觉得不妨可以自告奋勇。”

    ……

    晨会连着全体部长级会议。会议开到了下午时分才结束,这帮精疲力竭的家伙们等到散会,立刻就作鸟兽散。其中有些人,譬如司马考立刻乘车到了司马家在杭州的刺绣行,进门就命道:“把掌柜叫来。”

    见到现在司马家的顶梁柱司马考尚书,上前伺候的管事扭头就走,掌柜没多久就跑进了司马考所在的屋子。

    也有如礼部尚书熊裳,他一回家就问自己夫人,“咱们家还有多少匹丝绸?”

    熊夫人讶异的看着急匆匆的熊裳,她答道:“大概还有二十几匹吧。”

    熊裳立刻答道:“全卖掉,全卖掉。而且告诉所有亲戚,让他们把他们家的丝绸统统卖掉!”

    消息以极快的速度在官场里面传播,先是在杭州爆炸性的散开,而朝廷通过有线电报向各个州府下达命令之后,各个州府也都被这个消息弄到一片沸腾。

    到了第四天,在泉州的太上皇赵知拙和陈太后都接到了这个消息。

    赵知拙这个太上皇自己没当过一天皇帝,全然是靠儿子才有了这个名头。在杭州的时候,太上皇赵知拙还觉得自己能够‘淡泊名利’。等他回到故乡泉州,赵知拙才突然发现为何‘淡泊名利’被视为美德,被认为是极高的境界。

    身为进士,赵知拙早就习惯被人高看一眼。然而作为太上皇,哪怕是不喜欢赵知拙的人都必须承认自己在赵知拙面前是‘臣’。因为从制度上,他们就是赵知拙的臣子。经过短暂的适应期之后,赵知拙就沉溺于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最初的计划中,太上皇赵知拙到泉州是为了转达官家赵嘉仁对赵氏的新政策,以后赵氏再也不受什么限制。他们可以从事各种合法行业,也可以在大宋各个地方自由居住。

    传达新政策的差事很容易就完成了。在祭祖,扫墓之后,赵知拙本该按计划返回杭州,但是赵知拙就是不走。一旦回到杭州,他就要再次被他三儿子赵嘉仁的绝对权力所笼罩,重新变回到一个住在儿子家的平凡老头。最常听到的称呼也就是‘爹’‘爷爷’。

    只要远离赵嘉仁的权力,赵知拙就是太上皇。而且现在的泉州经过赵嘉仁的治理,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与杭州相比也没有差太多。所以赵知拙就留在故乡开开心心的住着。陈太后也觉得赵知拙的心态能理解,所以也不催着他回去。

    结果赵官家要求官员们把所有家里的丝绸出售的消息一到泉州,立刻就有官员跑来询问赵知拙,这是不是真的。

    带上了老花镜,眼前的文字立刻就看的非常清楚。赵知拙读完了一遍,接着又读了一遍。读完之后他放下这份抄件,从容说道:“官府的公文,岂容作假。若是有人敢作假,当然有人会办他们。”

    官员试探着说道:“太上皇,官家要我们卖丝绸,这有点强人所难。我们现在手里剩下这么点丝绸,可都是用来应急。”

    此时陈太后已经看完了丈夫放在桌上的公文抄件,她应道:“这上面不是讲了么,若是你等不愿意出售,也不强迫。朝廷只是告诉大家,今年杭州等地丝绸产量要增加三倍。”

    “太后。官家这么做……有些太着急了。”官员继续为难的说道。

    听到‘太后’两字,陈太后心情非常好。母以子贵,赵夫人变成陈太后无疑就是明证。陈太后再也无需借用她丈夫的姓氏,而是直接恢复她自己的本姓。而且儿子赵嘉仁这个官家不是从赵知拙手里接过来,是靠赵嘉仁自己的能力获得。在这么一件丰功伟业上,陈太后认为自己的功劳比丈夫大的多。

    从怀上赵嘉仁,到赵嘉仁登上权力巅峰,过去了整整四十年。留在泉州,周围的人都称呼她太后。从怀胎十月到悉心教导,陈太后付出了太多。所以她也想多享受一下功成名就之后的甘美之味。,

    虽然对太后的称呼很满意,陈太后对于这位官员的反应非常不满意。她说道:“你这患得患失的,是信得过官家,还是信不过官家?”

    “这……”官员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赵官家做过泉州知州,在泉州知州的差事上彻底铲除了蒲家,沉重打击了大食海商。当时赵官家借着成亲的借口一举干掉蒲家上千人的行动到现在都经常被提起。

    那是上千条性命。之前泉州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都是在感叹那时候刚过二十岁没多久的赵官家心狠手辣。随着之后赵官家不断打仗,杀的敌人数量从上千到上万。在几年前的黄河战役,亲自领军的赵官家已经杀了十万计的蒙古军。泉州人回想起这位二十年前的泉州知州的时候,再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不敬。

    然而这次的事情的确太大,大到官员硬是不敢全然相信赵官家。

    陈太后冷笑一声,“官家讲的清楚,只收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还是三月中。那时候桑树还不能采叶子。所以你们信或者不信,官府那时候定然不再收购你们手里的丝绸。所以现在你信还是不信,做个决定就好。等是断然等不来结果。”

    官员听太后语气不高兴,只能喏喏的应了一声,然后就告辞。陈太后看着官员的背影,对侍女吩咐道:“今日谁来,也不见客!”

    “是。”侍女受命而去。

    太上皇赵知拙忍不住叹道:“你何必如此不客气。”

    “他们如此怀疑三郎,我为何要对他们客气?”陈太后理直气壮的答道。

    看着自家夫人如此护犊子,赵知拙也没办法评价,他只能叹道:“三郎做事总是不给人留余地。”

    陈太后一听之后更怒了,她瞪着丈夫说道:“你这话说的仿佛是三郎坑骗过他们一样!”

    “你方才说过,桑叶能够摘采的时候至少是四月。第一批蚕茧出来,都是五月。现在连正月十五都不到。三个月后就算是四月十五。那个丝绸增产三倍的说法,怎么听都不像是真的。”

    看着丈夫也是一副不争气的官僚嘴脸,还站到官僚的立场上,陈太后冷笑一声,“哼哼!那他们不信就好。继续把丝绸存着么!”

    说完,她起身就走。把这个立场不同的丈夫丢在身后。

    看着妻子的背影,赵知拙心里面也知道自家老婆到底是为什么生气。但是他还是没办法完全站到自己儿子这边来。

    丝绸对于大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丝绸出现以后,这种需要耗费很大人力的纺织品除了做衣服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属性,那就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就是承担了货币的功用。

    出远门的时候都要带上‘盘缠’。这个盘缠指的不是把铜钱缠在腰间,而是指把丝绸盘好,缠在身上。铜钱有各种年份,铁钱和铜钱都有,通用性并不高。但是丝绸质地非常一致,在城市或者乡里都有通用性。带上丝绸出门,就是硬通货。

    此次赵嘉仁并没有讲的太明白,但是他要把杭州、苏州、松江、宁波四府的丝绸产量增加三倍。那就是告诉大家,丝绸要大贬值。丝绸大贬值就是货币大贬值,那些习惯使用丝绸的官员怎么能不怕。

    ps:关注微信公众号( limaoxs666 )获取最新内容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