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5.co,最快更新海魂最新章节!

机的进度比“鹏”式还要慢得多。罗云冲直接砍掉了6军的轰炸机研制计划,转为与海军联合研究与制造“鹏”式轰炸机,从

    模的提高了“鹏”式轰炸机的产量,也就有效的降低本,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后勤保障与维护投入,总总体上降低了装备“鹏”式轰炸机所需要的投入,也就让6海两军都能够在投入同样的经费的情况下,可以采购更多的轰炸机。

    6军的加入,实际上也为提高“鹏”式轰炸机的性能提供了帮助。比如,在后期加入的全气密封闭式增压驾驶舱的技术就是从6军的新式轰炸机中引入的。当时海军没有提出要求新式轰炸机在1oooo上的高度上飞行的能力,而在这一高度上,必须要使用全气密式增压座舱,不可能依靠氧气筒来为机组成员提供足够的氧气。另外,“鹏”式轰炸机所使用的动机上的涡轮增压机也是在6军加入后得到了改进,从而提高了动机在高空的输出功率,使轰炸机能够达到12ooo米的最大升限,而且在1oooo的高度上,动机的输出功率仍然能够达到海平面大概六成的水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可以说,“鹏”式轰炸机是当时6海两军航空兵第一个重大的合作成果,这也是在罗云冲出任6军航空兵总司令之后所带来的第一个重大改变。当时,西飞,成飞都先后加入了生产工作中来,而且先后组建了自己的生产线。第一个下达大规模订单地也是6航。在第一批验证机刚刚完成制造,工厂试飞还没有完成的时候,罗云冲就在下半年的采购订单中增加了25o“鹏”式轰炸机的购买经费,为6航先装备“鹏”式轰炸机提供了基础。也许。当初海军在启动“鹏”式轰炸机地研制计划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最先购买,而且最为积极的不是海军,而是6军航空兵吧。

    正因为“鹏”式轰炸机结合了帝国几乎所有大型飞机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心血,所以“鹏”式轰炸机才成为了活塞时代的终极轰炸机。当时,性能与其最为接近的是美国6军航空兵在27年开始装备.9。虽然B地装备时间要比“鹏”早了很久。但是其研制计划启动的时间却要比“鹏”晚近一年的时间。同时,其性能也要比“鹏”稍微差一点。两种轰炸机最终都有大量的改型,而“鹏”在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改进空间,因此其改型的性能更是比B-29优秀了很多。

    其实,从两种轰炸机地服役时间上也能看出其优劣。最后一架B-29的改进型在战后不到十五年地时间就退出了美国空军,同时也从此开始了美国空军长达2o年的没有战略轰炸机的时期。相反。“鹏”的大量改进型号一直在帝国空军服役到了战争结束后2o多年。当然,B-29过早退役。也与当时签订的条约有关系。可是,在其他一些国家,“鹏”的改进型,以及衍生型一直服役到了战4o多年,其整个服个世纪,成为了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活塞式重型轰炸机。

    当时,“鹏”的一些性能不仅是别的轰炸机所不具备地,甚至是同时代的活塞式战斗机所不具备的。比如,其最达达到了12ooo的升限(在进行军队试飞的时候。甚至在空载的情况下飞到了13674的高度),当时就没有一种活塞式战斗机的动力升限能够达到这一高度。另外,其最大9.7吨的载弹量(军队试飞时的极限载弹量曾经达到5吨)也越了当时所有地轰炸机,就连美国人骄傲了好几十年的B-29也最多只能带9吨地炸弹而已。有,其在85oo高度达到的每小时62o里的度更是比当时的所有重型轰炸机都要快,甚至很多战斗机在这个高度上也无法达到这一度。

    这些极限性能赋予了“鹏”式轰炸机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另外,一些细节上的优秀设计也让“鹏”式轰炸机具备了执行特种任务的能力。比如,其大容量的弹舱为后来挂装大炸弹,乃至原子弹都提供了改进的基础。同时,巨大的机体内部空间。为后来改装为空中加油机,甚至是预警机打下了基础。采用全盒式机翼承力结构。可以让轰炸机在机翼下挂载大型炸弹,或者是其他的负荷,从而诞生了好几种专用的实验机型。后来,第一种在平飞中突破音的实验机就是挂在“鹏”式轰炸机的机翼下升空的。可以说,“鹏”式轰炸机后来能够衍生出几十种机型,德国空军甚至秘密扣押了几架被迫降落在其机场上的“鹏”式轰炸机,然后仿制出了类似的重型轰炸机,都是因为其优秀的基础设计,以及一些前的设计理念。也正通过“鹏”式轰炸机的设计工作,帝国获得了一大批优秀的轰炸机设计工程师,从而为后来研制更多,更好的轰炸机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作为批驾驶“鹏”式轰炸机的飞行员,吴林糠是比较荣幸的,而且在他次驾驶着新式轰炸机飞上天空的时候,吴林糠就意识到,这架轰炸机将改变整个空中战争,乃至今后所有战争的面貌。当然,当时他并不知道,真正让“鹏”式轰炸机成名的是那次将永远留在战争史册中的特殊轰炸行动。作为一名资深飞行员,吴林糠是通过直觉感到这种新式轰炸机将对战争带来多大的影响。

    数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让吴林糠掌握了新式轰炸机的所有性能特点,可是相对于这次的任务而言,这还是不够的,他不但要掌握新式轰炸机的性能,而且还必须要具备在特别环境下熟练控制轰炸机的能力。这不但是对吴林糠的要求,也是对其十二个机组所有飞行员的要求,可是,当时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相当的有限,甚至可以说已经没有训练的时间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